在中国,离婚时夫妻债务的分配主要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遵循“共同债务共同承担,个人债务个人承担”的原则。以下是具体分配规则和注意事项:
一、区分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
夫妻共同债务(需共同偿还)
定义:婚姻关系存续期间,为家庭共同生活、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,或双方共同意思表示认可的债务。
常见情形:
双方共同签字或一方事后追认的债务;
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(如衣食住行、子女教育、医疗等)所负债务;
虽超出日常需要,但用于夫妻共同生活、共同生产经营(如购房、投资)的债务;
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(如房产),对应的债务一般也视为共同债务。
夫妻个人债务(由负债方独自承担)
定义:一方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,且未用于共同生活或经营。
常见情形:
一方未经对方同意,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且收入未用于共同生活;
赌博、吸毒等非法债务;
婚前个人债务(除非婚后用于共同生活);
其他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的情形(需有书面证据)。
二、债务分配方式
共同债务:
原则上均摊:离婚时由双方协商分担比例,协商不成则由法院根据双方经济能力、债务用途等判决共同承担(通常按比例或各自负责部分)。
对外连带清偿:即使离婚协议或判决确定了内部份额,债权人仍可要求任何一方偿还全部债务,偿还方事后可向另一方追偿其应承担的部分。
个人债务:
由负债方自行承担,另一方无义务偿还。若债权人误将另一方列为被告,可通过举证(如债务未用于共同生活)免除责任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证据保留:
证明债务用途(如转账记录、借条用途说明、家庭开支凭证等);
若主张个人债务,需证明对方知情范围或债务与共同生活无关(如赌博债务的警方记录)。
离婚协议/法院判决:
双方可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债务分担,但不得对抗善意债权人;
若协商不成,法院会根据债务性质、双方收入、财产分割情况等综合判决。
恶意逃避债务:
若一方通过离婚转移财产逃避债务,债权人可申请撤销相关协议或主张无效。
四、实务建议
协商优先:尽量通过协议明确债务分担,避免诉讼成本。
法律咨询:复杂债务(如多笔借款、担保债务)建议委托律师分析证据链。
债权人权利:离婚不影响债权人向双方追债,内部约定不约束第三方。
法律依据:
《民法典》第1064条(夫妻共同债务认定)、第1089条(离婚时债务清偿)、第1076条(协议离婚约定)。
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《民法典》婚姻家庭编的解释(一/二)相关条款。
如有具体案例细节(如债务金额、用途等),可进一步分析分配合理性。
电话:136-2118-3970
邮箱:jiali@jialilaw.com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2号赛特大厦3层